【付出了解與被了解】
在碌碌的生活中,有時我們備感孤單寂寞,覺得「都沒有人了解我的感受」,在苦悶中掙扎不已💦 
這種情緒的作祟,有時源自我們習慣壓抑的「負面情緒」,認為…
😐害怕攤開真心,不被接受或被討厭;
😧就算自己什麼都不說,別人也應該明白你的心思和處境;
😞自己也無法掌握負面情緒或內心真正的感受
  
在這樣的矛盾中,我們要先學著正視「全面的自己」,不僅僅是表面上的美好,也包括了會令你難堪、想要藏匿、甚至沒出息的那一面,先接受完整的自己,了解、並學著去愛那個獨一無二的自己❤
  
  
擁有情緒和煩惱並不可恥,不需要為了掩飾而裝作若無其事,攤開真心時,對方會為此覺得和你的距離更近。(請不要將情緒發洩在對方身上,而是讓對方理解你的情緒、你的感受、你的難處)更不需要擔心攤開真心的時候被人所厭棄,你應該莞爾一笑,對自己的真誠感到驕傲😃
  
  
而面對家人、好友或情人,我們更容易用親密關係作為藉口,當有衝突、誤會發生,或是負面情緒上湧時,便認為…
「我們住在一起欸,你好歹也該知道你小孩在想什麼吧!」
「當朋友那麼久了,我不用講你也該知道我的感覺吧!」
「都交往了好幾年,你為什麼不能察覺我的感受?」
心有靈犀一點通,來自平時良好的表達與溝通,並非因為什麼都不說而出現的默契。關係再親密,每個人終究是獨立的個體,你不說出口,誰知道你心裡在想什麼?開門見山地說出真心話與感受其實是種體貼,不用讓對方煞費苦心去揣測「他究竟希望我怎麼做?」
  
  
人與人之間的理解,本是不可強求,唯有我們先願意認識自己、釋出善意並且訴說內心,別人才有機會了解我們的感受,走出自我中心,願意「付出了解與被他人了解」,就能逐漸步出負面與孤寂,更趨相互理解的真諦🤝💙